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一、制定课程计划依据
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5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1]5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黄浦区教育局关于构建区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五年规划,制定了学校2018学年“慧童心”课程计划。
二、反思上一轮课程计划落实情况
三、保持办学优势,探寻学校课程发展的空间与生长点
1、学校的办学优势
巨一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优质”学校之后,学校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那就是成为一所“守护童心”办学理念下,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家门口的好学校,面对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因为我们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教师占总数的96%,研究生占教师总数的25%,中学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0人,合占教师总数的60%,学校已拥有历届区骨干教师 9人(其中3人为“十三五”命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占在职在岗教师总数的26%,学校教师总体素质优质,结构比例合理、学历高、职称高、骨干教师比例高,是今后进一步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坚实后盾。
“慧童心”学校课程体系的初步架构,“慧课堂”的教学研究起步,为学校新一轮课程开发和实施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教师为学生开设的“爱心班”为学困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辅导,使学校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快乐活动日”、“慧玩园”、“330”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活动体验和发展空间,育德“微课程”通过“思”、“行”的两大德育课程实施路径,让实践体验课程与系列主题教育课程、绘本教育相映成趣,又自成一体,滋养童心,激发兴趣。面对这些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将对学校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规划,使课程逻辑更为科学和合理,对“慧课堂”的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幸福学习的天地,促进其智力、能力、健康个性的发展。
2、学校课程发展的空间与生长点
我们发现尽管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我们课程架构的分类标准还不是十分清晰,现有的课堂教学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还是显得陈旧。2018学年我们的课程教学将聚焦这三个问题:
(1)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给学校课程进行分类归属,使“慧童心”课程模块更加清晰完整,逻辑更加严谨。
(2)将实施多年的校本特色“乒乓文化”课程进行更新完善,使课程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对知识习得的需求。
(3)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实际操作达成度不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接受。
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智慧地教和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教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还需要拥有有机整合和灵活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真正有效的智慧教学,除此之外,更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目标
“慧思、慧玩、慧群”。
慧思:学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
慧玩:智慧的游戏与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提升能力。
慧群:通过学习时空和方式的变换,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体系
一、学校教育哲学:守护童心
二、课程理念:慧童心
三、课程结构:“慧童心”三大课程模块
“慧课程”的建构,是基于新课改大背景、基于学校百年文化积淀,是在学校课程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反复论证逐渐完善中形成的。课程紧紧围绕“会思慧玩”的学生培养目标,以“慧思、慧玩、慧群”作为课程目标,“国家基础课程、体验探究课程、校本拓展课程”为主要三大实施模块,形成了逻辑合理、结构严谨、内容适切的学校大课程。
五、课程内容
1、校本化地落实国家基础课程
作为国家规定的基础型学科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基础目标,课程的实施,是小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历程的体验。但是,国家课程的要求与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存在差异,在对课程架构的研究中,我们始终把研究学生放在首位。我校学生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孩子基本是以“零起点”走进校园的,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把控课程的深度、广度,根据校情和学情,把国家课程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为此,我们边实践边探索,着重从两个方面对校本化地落实国家基础课程进行了实践研究:首先,要重视备课“三步曲”,将课前准备落到实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课前用心备课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备课“三步曲”:第一步是年级组团队从教师的视角和儿童的视角阅读教材,进行常规备课,资源共享;第二步是个人特色备课,立足学情调整教学预案;第三步是课后反思,通过回顾教学、分析成败、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进行再学习,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其次,要创新课程内容,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守护童心”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接受并喜欢课程内容。
2、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的体验探究课程
体验探究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自主探究并获得体验的一种课程。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放在突出的地位,把科学探究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3、以模块化课程群的形式实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拓展课程
我校有着超过百分之五十外来务工子女,大部分家长工作时间和收入不固定,孩子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和校门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发展各种特长,“零起点”孩子的潜能基本上都是通过学校课程实施进行激发,校本拓展课程正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爱好的最佳平台。
基于上述课程开发原则,根据多年的课程实施经验,我校开发并逐步完善了校本拓展课程模块化课程群的建构。我们将现有课程进行梳理与规划,以“会思慧玩”的学生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方向性引导,进一步提高特色化与课程实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力求重点突出、关注全面。目前我们校本拓展课程已经形成了四大模块:传统特色课程、走班课程、“330”课程、“慧玩园”课程。
六、课时安排
1、我校严格按照市教委有关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对2018学年的全校各年级课时做了详细的安排。
2、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快乐活动日”,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3点半放学之后还开设了一些艺术类的社团(330课程和快乐三十分课程),通过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玩”中促“思”,“会思慧玩”,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慧玩园”拓展活动课程实施已有一年了,这里成了巨一学子们最向往的活动乐园,在这里闻茶香、做西点、折纸艺,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本学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守护童心”的办学理念,为四年级学生开放所有“慧玩园”课程,在合作活动中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学习的学习经历,开阔视野。第一学期的课程还是以初步的体验为主,四周一个周期,让四年级学生玩转“慧玩园”,在此基础上每人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课程,参加第二学期整整一学期的活动。
3、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很模糊,进行各种专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他们高尚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专题教育部分内容安排在每周的专题教育晨会课时间,参观实践活动安排在周五“快乐活动日”。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
一、国家基础型课程要求
1、严守课程标准的底线
严格按照市课程计划设置学校课程,一至五年级周课时量为33、33、34、34、34节,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四课、两操、两活动”,今年开始,一至三年级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在体育课上,要全面贯彻“小学体育兴趣化”的工作精神,教学方法力求趣味性和集体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凸显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侧重于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每学年有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只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和综合活动作业。全校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一、二年级只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进行书面考查)。所有的学业评价全部实行等第制。
2、完善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置和实施
(1)优化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计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指导意见》,根据学校学生生源的特点,设置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设计主要有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两方面,要求教师秉承学校“守护童心”的核心理念,形成平等、开放、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学习准备期的学科课程涵盖一年级所有学科,综合活动共设置20-22节,以养成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综合活动侧重于行规的初步养成、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培养。
(2)根据市教委文件精神,开展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实施,帮助低年级学生整体感知自我、社会和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提高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我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共分两大主题:学校我的家、I can and I do,这两个主题的活动根据内容和目标的逐年递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同时实施。
(3)加大宣传、加强家校沟通
8月底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对全体新生家长宣传学校关于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措施。
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借助每日的“家校联通”和网络平台进行家校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与沟通。还要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方便家长及时了解有关信息。
3、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行动目标。
每周定时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每位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重视二次备课中的第二次“个性化备课”。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作用,坚持做到课前讨论,课中实践,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要灵活处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即时生成,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和“快乐活动日”等活动。
(3)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认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反思课程实施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度,反思可以根据两条途径呈现:日常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展示反思。
4、继续推进各教研组主题教研
本学年各教研组仍旧从课题研究项目、校综改系列项目中确定研究主题、依托课题团队、“巨慧”团队、教研组团队等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教学研究,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月”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依旧是“慧课堂,凝聚教与学的智慧”,“慧课堂”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如何落实课堂即时评价”两个方面,希望通过研究,使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实际操作达成一致,建设学生喜欢的、高效的课堂。
二、校本拓展课程要求
1、三大校本课程要求
乒乓文化课程:
乒乓球运动是我校的体育传统与特色,我们希望乒乓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成为内涵丰富的乒乓文化课程,让我校学生在认识乒乓、感知乒乓过程中,真正读懂乒乓,到喜爱乒乓。在新课程创设中,我们以培养师生从世界乒乓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乒乓,感知乒乓,说乒乓、画乒乓、写乒乓、打乒乓、演绎乒乓,在乒乓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中,真正品悟乒乓,使乒乓文化扎根在每个师生心灵中。
悦读课程:
主旨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作品:其一,基于思想的启蒙(此乃树人立校之本);其二,基于语言素养的栽培。如:我们向往,借助名著悦读工程,引领我巨一宝宝从小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所以我们选择了《昆虫记》。我们向往,借助名著悦读工程,引领我巨一宝宝从此懂得爱,珍视亲情,所以我们选择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与《绿野仙踪》等。
另外,努力创设“强化学得,优化习得”的环境,通过英语课程的设置,拓展学生英语习得的空间,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能力。
艺文课程:
艺术学习与人文素养,是经由艺术陶冶、涵育人文素养的艺术学习课程。本学习领域以音乐、美术、体育为主,整合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以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为主,把艺术人文教育融合在整个校园的生活之中。从国际视野的眼光探索世界“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旅程。从中感悟10位杰出的中外音乐家、10位中外美术家、10位中外科学家、10位著名运动员对世界人文艺术发展的贡献,通过音乐欣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学习,鼓励其积极参与艺文活动,提升艺术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从而促进学生艺术潜能与人格健全发展。
2、“快乐活动日”要求
近几年来,在实践摸索中我们逐步完善和规范了周五“快乐活动日”的课程,形成了学生喜欢、自主选择的六个系列二十多门课程。其操作的流程是这样的:开学初各教师进行课程申报,由课程教学部审定——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做好学生活动记录——期末成果汇报——学生问卷调查——由课程教学部对所有拓展课程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任课教师签名认可。
3、专题教育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注重活动的教育内涵,并体现学生学习感悟的能力,在每次专题活动前夕,我们制定社会考察活动学习单,让师生对考察活动过程、意义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和呈现。
三、体验探究课程要求
1、课程目标
(1)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探究的环境
探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不一样,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或社会。课程内容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能力来选择、来探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实践和体验,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人格。
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有要有计划,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对事物要认真观察、注意比较才能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浅出,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要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实验和深入分析思考。探究活动要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3)推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
探究型课程是开放的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课程必然促使学生到社会、社区去调查研究,去实践探索,向家长、向社会上内行的人学习,也必然促使学校去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加速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进程,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模式。
2、操作要点
(1)学生提问——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
从小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人、事物、现象和问题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及需要的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在设计探究活动时,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不断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并切实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2)教师指导——提供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程主线的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各种探究方法、探究技能由浅入深的实践和学习,学生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实验、设计、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通过帮助引导,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提升价值观
在每个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在态度、价值观、技能、合作精神、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是每个活动设计都成为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
第五部分 课程评价
一、课程设计的评价
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包含课程目标的评价和课程计划的评价,包括此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课程实施的意义、目标的适切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等,主要通过专项课程计划、活动预案或备课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用于课程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二、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参观、活动等均包括在内),评价集中在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即“慧课堂”的教学特色是否凸显,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活动展示、家长和学生问卷进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用于对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本学年我们围绕“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继续修改完善“随堂听课评价表”,在教学月中,根据每位老师研究的主题,有针对性地修改课堂教学展示评价表,做到一课一评,真正做到以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会思慧玩”的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绿色指标学业水平测试、成果展示、团队评优等进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用于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学校整体的课程规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