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教学科研 > 正文
巨一小学关于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13-01-10    发布人: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规范的轨道,特提出一下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1.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年课程计划,通览相关年级全册教材,准确把握各章、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并针对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阶段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学科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学期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尤其要拓宽教学渠道,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依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导纲要”中的规定和教学实际需要,对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总课时数、周次、课次,包括新授课、复习、检测以及组织实验、参观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全面规划,安排好教学进度,填好教学进度表。
二、树立现代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1.要树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并贯穿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要把解决教学问题,促使教与学最优化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形式化倾向;教学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以及教学资源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教案。
2.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水平、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
3.要根据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切,要全面融合,不能以单一的知识目标取代整体性目标,也不能机械照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简明、具体,要可操作和可检测。
4.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组织和再加工,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要深浅适度,抓住最精要的“核心知识”;要把握学生现有的水平状况,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不随意拨高要求,并考虑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体措施。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既要符合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
5.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周密思考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精心考虑导入环节的设计、问题和情境的设计、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及板书的设计等,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获得体验的时空。
6.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把接受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教学媒体的使用要服务于教学的整体目标,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根据媒体的基本特征加以恰当选择,并融于教学方法之中。
7.要重视练习、作业与评价活动的设计。其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三、着眼三维目标落实,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1.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活动过程,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并将“两纲”(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不断获得发展。
4.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运用教学机智应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并做到有效调整。要坚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与提高。
5.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具及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与生动。加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科学设计作业、练习,及时实施反馈、辅导
1.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需要,作业、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宜多样化,可以是知识、技能的巩固练习,也可以是探究性的作业;可以课内与课外作业相结合,书面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视听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个体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完成相结合。在要求上,可以实施分层作业,学生必做与选做相结合。
2.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增强作业批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批语要有激励性和指导性。要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重视对作业的矫正。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认真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五、立足学生素质发展,实施多元化学习评价
1.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重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反馈和诊断作用,认真实施《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做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工作。
2.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作为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它们在不同类型的课程或学科中的具体内涵,全面考查与评价学生的达成情况。各类课程及各个学科的学习评价要做到三维目标并重。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一般较多地采用书面、听说及动手操作等测试形式,可以是封闭性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评价结果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其表述可用百分数、等第或评语等方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一般采用日常观察、谈话交流等开放性形式,特别要注意及时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记录;评价结果的表述宜采用评语式和等第制,并以质性评价为主。
3.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人员均可参与学习评价。提倡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并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恰当选择,保证评价的正确性和实效性。
4.要合理安排考查、考试的次数,控制总量,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每一次评价的有效性。要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善于从中捕捉学生发展变化的反馈信息,有正对性地调整、改进教与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六、坚持开展教学反思,提升自我专业能力
1.要坚持开展教学反思,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学反思要勇于并善于解剖与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重视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所在,从中不断活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2.要反思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并做到目标清晰且切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做到对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能联系生活实践,辅助或拓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疏密有致,具有逻辑性与节奏性;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统一,体现有效性;
(5)作业、练习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6)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充分、因地制宜等。
3.要反思教学行为,重点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还要特别关注教学中是否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的生成以及学习的实际进展情况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的生长点。
4.要反思教学效果,包括课堂即时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对课堂即时效果的反思主要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对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过对阶段测试、作业练习以及日常观察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 版权所有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协力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