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 发展规划 > 正文
守护童心,让教育更丰满
发布日期:2014-11-26    发布人: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

 

上海市巨鹿路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50年的乒乓球办学特色和10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使巨鹿路第一小学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乒乓特色校和上海市双语实验基地。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地域文化滋养了这所已经形成一定办学名望的学校。

10年来,学校在经历了“以稳定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文化求精致”这样三个发展阶段之后,重整行装走上了以“守护童心”为办学追求的创新发展之路。“守护童心”的责任与使命,为这所小小的百年老校注入了一泓涓涓不息的活水,激起了一朵又一朵致力于变革的浪花。如今,让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守护童心”已成为巨一发展的鲜明标识。

一、远见:对童心世界的珍视

童年是儿童个体求知欲望最强烈、对外部环境的刺激最为敏感的一段黄金时期。童年有其自身的独立存在的价值,正如卢梭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然而,当今的小学教育,存在着大量忽略孩子们的存在、尊严和快乐的现象,面临的冷峻现实是学生没有或者少有真正的童年生活,儿童不像儿童,儿童不是儿童。有学校和家长甚至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家庭就可以了。上述种种,都是“教育为了儿童的未来牺牲了儿童的现在”的短视行为,催长了一些“早熟”的果实,严重侵害了儿童现有的美好的童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浮躁功利的氛围里,孩子们最朴实纯真的心灵已经被无情地湮灭了。

教书育人细流涓涓,发展教育需要远见。近年来,在巨一小学的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新鲜而又温暖的词——童心。什么是童心?《辞海》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所谓“儿童心情”就是李贽在《童心说》中所讲的“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是一种真诚、纯洁、坦荡的“赤子之心”;“孩子气”就是指天真、烂漫、待人待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童心,是一种没有受到成人社会污染的,具有一种天然自由的生命状态,蕴藏着蓬勃的生命能量和创造活力。

童心世界值得我们教师去珍视,需要我们去追寻和守护。在我们看来,真正的儿童教育,应该让儿童像儿童,让儿童是儿童,应该是对童性的唤醒、对童真的珍视、对童心的守护。展开来说,我们的小学教育应该依归童心,依归儿童世界,为儿童提供贴近其生活的经历,关注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将属于儿童的生活、童年的幸福还给儿童,使小学阶段成为孩子一生值得回味的美好人生经历。

二、起步:对童心教育的诠释

2008年,在一次校内的教师交流活动中,有教师提出,“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游离在孩子的世界以外,我们常常以成人的方式引导今天的孩子……”;更有教师提出,“我们这一代老师本就是‘童心’缺失的一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校管理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讯息,并有了展开进一步行动的构思。

2009年暑假,学校以“童心”为主题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大家给出了无数个问号:今天孩子最大的需求是什么?面对活泼天真的儿童,我们的教师目前急需改变什么?我们的教师能给予孩子什么?学校的课程设置到底是为了什么?你为谁而备课?就这样,在巨一的校园里,从管理者到教师掀起了一场问寻“童心世界”的头脑风暴。

趁热打铁,校长紧接着为全体教师布置了一份假期作业单:阅读美国韩纳馥博士著的《唤醒童心》一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书中“玩耍是孩子的工作”、“用心施教”等章节的内容,让大家对“唤醒童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场大讨论与暑假作业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便是让“守护孩子珍贵的童年”成为巨一教师的共同信念。在我们看来,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奇迹,都有享受VIP待遇的权利。呵护每个孩子成长,尊重接纳每一个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和谐而又具个性的发展是教育者应该担当的责任。至此,开展童心教育,守护童心,成为我们的办学追求。我们的童心教育,是指从儿童实际出发,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自主成长、富有个性的成长的教育。巨一教师始终秉持:理解童心、尊重童心、守护童心;面向全体,关注不同个性儿童生命的自主、自由和独特,让娇嫩的“小花”绽放生命的异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学校“童心教育”进一步赋予了新的内涵,即“让儿童说儿童的话,让儿童做儿童的事,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

三、践行:对童心世界的护佑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用理念来说话,更需要用行动来作答。在明确了“守护童心”的办学追求之后,我们便开启了一段“守护童心”的行程。

(一)唤醒童心,读懂学生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和出发点多么得好,如果所提供的教育没有在孩子心灵中产生振动,那么,这种教育就可能会因接受程度低而缺乏效益。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对儿童心灵世界的解读,是检验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尺之一。

体悟童心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技术,针对教师普遍对“童心”缺少关注的现状,在“守护童心”的办学追求引领下,学校首先着手加强了对教师们的专业引领。我们创建了一个以教育意义为导向的教师专业成长团队——“班级经营”。顾名思义,“班级经营”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状态,研究的是班级管理的艺术。从2010年起,“班级经营”团队开始组织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活动。每月会有一名成员与大家分享一本儿童绘本,并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与团队成员一同进行深入讨论。

例如,沈慈文老师推荐的绘本《大卫,不可以》,让原本对特殊学生只会责怪,常说“不可以”的初职老师学会了换位思考;体育教师范老师推荐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从原来的总拿学生没办法,到带领毕业班的孩子参与《巨一小学乒乓操》的视频摄制,让毕业班的孩子为母校留下了珍贵的纪念;数学教师薛老师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借此鼓励那些想要上进,却由于能力差异而在学习的道路上屡遭挫败的孩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儿童绘本引导我们的教师尝试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很多以前教师难以接受,或者很不理解的行为,现在往往能够在儿童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中寻找到答案。绘本阅读使教师走进了“童心”,也让教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同时振动着自己的心。与之前相比,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有了更加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诠释和修正,教师们尝到了运用儿童绘本引导孩子成长的甜头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儿童绘本已经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也慢慢学着正确看待自我,增进了扬己所长、补己所短的意识。

(二)守护童心,融入教育

1.童言无忌:让儿童说儿童的话

小学生的话天真童稚、想象力丰富,常常会触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我校教师的一篇论文《当作文命题遭遇儿童理性的质疑——由一篇应试作文引发的思考》,便引发了全体教师对“童心”问题的新思考。

事情起源于2008年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上的一篇作文题《我心中的秘密》。在阅卷时,一篇公然对作文命题提出质疑的作文,引发了阅卷老师的严重分歧。

我心中的秘密

今天刚拿到卷子时,我和从前一样,只是看看卷子。不过,我在作文之前,心情很好,但我后来的心情却很差,我都不想做作文了。因为,题目竟然是《我心中的秘密》。我心中一百个知道一万个知道秘密如果公开的话,那就跟新闻一样。(那不就跟新闻一样了吗?)作文的题目是秘密,秘密就相当于日记。我国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明确的规定:父母不得随意查看未成年人的日记,如想查看,需取得当事人的同意,便可查看。但我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愿意将秘密告诉别人。但是,这次是考试,所有人会为分数而不得不透露秘密

您们如果学过心理学,就该知道换位思考。如果您们来写这篇作文,会乐意吗?我可不想有任何人转了一大圈来让我写新闻。秘密是人人都有的,但这是秘密,不是八卦新闻,更不是出版社的素材。

秘密是不公开的,公开的是新闻。

——巨一小学某四年级学生

有的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最多能得个及格分,因为不符合写作要求,整篇文章根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事例,将记叙文写成了议论文;有的老师则大加赞赏,认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有限的应试时间内有感而发,大胆质疑这一作文命题,这一问询质疑的精神值得鼓励,文章不仅写得有理有据,而且这个孩子的写作态度,不正符合这篇考试作文中提出的“要真实,不说假话”的写作要求吗?

其实,教师对于这篇作文的争论我们可以暂且不下公论,学生在这篇应试作文中的真实反映,令人不禁为儿童的理性和胆识而惊叹。要知道“保守和分享秘密是人类特有的经验”,人的确有权决定“保守”或者是“分享”秘密。从这个角度而言,命题者显然因没有很好琢磨题目的合理性,而被无忌童言一语击中,这确实是成人思想遭遇儿童理性质疑后而带来的尴尬。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思考:第一,这种“真”能否鼓励?如果鼓励了,可能会带来何种后果?第二,儿童写作教学应该遵循何种原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作文?第三,知识的教育固然是重要的,当教育遭受心灵的背叛,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2010年,学校语文教研组在近十年“甜心交流”实践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小学“童心作文”练习指导序列的研究与实践”。童心作文教学旨在让学生“用童心、童言写童真、童趣”,真正把作文视为学生自己的私人活动,回归传统作文教学消遁的写作主体,形成了“童眼看世界、童心生乐趣、童笔抒真情”的写作练习指导序列,引导学生养成“体味真实生活、表达个性趣味、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习惯与能力,体现了与传统作文教学不尽相同的新理念。

2.童心慧学:让儿童做儿童的事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命活动、心灵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学习主体意识,注意挖掘他们心灵里的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满足他们追真的愿望,从而引领他们用心地进行知识的构建活动,达到增长智慧的目的。

秉持“守护童心的办学追求,学校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再到校本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有效整合,无不都体现出循儿童身心规律,理解儿童真实想法,关注并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特征。本着尽可能尊重、接纳、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并为之创造发展机会的原则,学校在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理解过程中,完成了课程文化的价值提炼,并逐渐完善承载学校精神和办学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使课程成为“守护童心”的重要载体。

“教是为了不教”被视作教育的理想化境界而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要落在行动上确实难上加难。我们学校的“慧教学”团队正在为这样的理想而做着尝试与实践。在“慧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同是“教者”与“学者”。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穿针引线,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伙伴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在大家的掌声中找到了学习的自信。“慧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意义。师生的平等对话,生生的分享学习、合作探究,组与组的研讨交锋等,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和谐互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无论“智慧面包”大小与否;无论“智慧峰会”精彩与否;也无论“智慧合作”是否成功,每位学生都会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平等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在这样的形态下,“慧教学”让教师找到了组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老师在穿针引线中渐渐退居幕后,课堂这个大舞台真正还给了学生。

这样,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使以“守护童心”为核心的“生本发展”价值观得到了最真实、最生动、最精彩的诠释,“会思慧玩”课程体系,为巨一的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架构了更宽广的河道。巨一小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自己玩”的天地,而是学生充满自信“学着玩”、“学会玩”的乐园;课堂不再是教师“牵着走”的区间,而是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时空。

    3.童趣横生: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儿童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的,学校教育理应以儿童生活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便是我们“童心教育”的重要支点之一。“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儿童心灵需求”为主线,增进儿童的学习生活体验

1)读童书认识自我

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们都会以一本童书为载体,让孩子们在读故事、品故事中感悟成长真谛,进而引出每学期的德育主题。如今,《小火车做到了》、《小猫皮皮》、《规则》、《做苦工的小猫》等童书已深入孩子们的心田。由此,“做好我自己”、“我想我能做到”等学期教育主题也应运而生。同时,《怕浪费婆婆》、《love you forever》、《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等童书则成为每周三上午学校主题教育课的教材,由此节约能源、环保、感恩等教育内容也成为学校的一个教育系列。绘本资源的利用,使原本空泛的德育活动更加富有童趣,鲜明、灵活、富有生命力的系列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主教育的效果显著提升。

2)我的岗位我做主

在巨一,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向上的班名;在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小的岗位,“节电员”、“收发员”、“护理员”、“童书管理员”……在巨一的班级里,各员各负其责,在具体的分开工协作中,体味班级生活。这样,班级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3)班级网站我维护

在巨一,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网,同学们可以在“班级论坛”上自由发表思想观点,讨论身边时事。例如,太阳鸟中队的“太阳鸟的故事”、Dream中队的“童言无忌”、童之话中队的“数据中心”、Sky中队的“月亮姐姐的悄悄话”、Sunflower中队的“甜心交流”、Angel中队的“天使心语”、Golden Key中队的“我行我秀”、Eyas中队的“每日随笔”、思迈儿中队的“孩子们的作品”、“师生采蜜”、“有备无患”、Happy Star中队的“我是闪闪小星星”,这些论题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童心文化,滋养教育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在开展“童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在校园内营造童心文化的的氛围。我们立足儿童发展的需求,致力于从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和节日文化等维度来加强校园童心文化的建设。

1.童真童趣的环境文化

校园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这个环境是否愉悦,是否有趣,对于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校园的环境布置方面,为体现童心童趣。我们改变了千篇一律的名人画、名人言的张贴,主张把自主权放给学生,“我的教室我做主”、“我的校园我美化”、“我的校园我装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去布置自己的校园。教室里、走廊上到处呈现的是孩子们“生活在巨一”的涂鸦画、书画作品,以及孩子们自主向上的话语、手工作品。巨一的每一堵墙上、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悄悄地告诉你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环境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校园环境,更富有童真童趣,儿童们也更喜欢。

2.童心洋溢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基于“童心教育的办学追求,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实施与管理等环节,都以关注并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并正在逐步形成基于童心、为了童心的课程文化。

镜头1:校本课程“巨一宝宝爱乒乓”的研发

在校本课程“巨一宝宝爱乒乓”的设计初期,课程开发团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课程开发团队第一阶段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乒乓文化》课程的初步框架。在课程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大多数老师对三、四、五年级“世界→中国→巨一”乒乓发展史这一课程设置顺序提出异议,认为应该“先近及远”,以了解巨一乒乓历史为起点,这样比较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但以老师为首的部分教师坚持他们的想法:虽说《乒乓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是“由远及近”,但在学习方式和能力培养方面却是“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三年级是以在老师指导下的主题拓展活动为主,而四、五年级则是以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特别是五年级的采访活动,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家围绕争议焦点对学生实际接受的能力、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最后统一思想:这样的编排,是从课程资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两个维度出发对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和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镜头2:五个感叹词要不要用

在从一年级“哇,我们巨一有名人!”到五年级“嘿,巨一乒乓故事多!”等在标题中特意加上的“哇、哦、哈、啊、嘿”五个感叹词,部分老师认为这些感叹词对主题的表达没什么重要意义,而且读起来有些不太严肃,建议省略。但另一方的意见是:增加了这几个感叹词,可以使主题的表达有一些童趣,可能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争论结果是这些感叹词暂时得以保留,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孩子们反应决定取舍。

课程实践证明,带有上述感叹词的标题,充满童性又吻合当下流行语言特点,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而原先持不同意见的老师,也从儿童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最终接受了这些饱含独特儿童文化时尚的标题,也接受了一种关注儿童的教育理念。

在这样质疑、争辩、权衡、选择的过程中,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的教师也逐步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我们的课程要从开发、到实施、再到评价都要体现出我们的“童心教育”这一核心理念,都要体现出我们对“守护童心”的坚守。

3.童心乐园的节日文化

罗大佑的《童年》里有这样的歌词,“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童年和游戏有着不解之缘。为此,我们设置了多姿多彩的节日,以游戏与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的童年更加五彩缤纷,形成了极富乐园色彩的童心文化。

每年12月份举行的巨一小学英语节,便是巨一人充满象征意义的梦想游戏,也已经成为了巨一师生“双语悦读课程”的展示舞台。这个传统的展示活动有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即要让学校的孩子“人人都是舞台上的角”。巨一的教师们组成一个个团队,从儿童的角度去设计一个个表演环节,编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和剧目,让孩子人人参与活动会标的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上台表演的机会。为此,在拉开大幕的那一刻,每个学生都是舞台上各具特色的“角”,这一个个“角”精彩地演绎着一部部富有童趣,又不失经典的剧本:《海伦·凯勒》、《丑小鸭》、《爱丽丝梦游奇境记》、《音乐之声》、《七个小矮人》、《暴风雨》……。孩子们童稚未脱、认真而自信的表演以及甜美流畅的口语,得到了市区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艺术节上,孩子们人人参与演讲、表演、画画、演奏,整整一周校园内都会荡漾着孩子无边的快乐;在科技节上,智力竞赛、模型比赛、高空落蛋、电子拼版人人上手,整整一月留下的是孩子们成长的标记与发展的智慧;在小小运动会、朗诵会和乒乓文化月中,也处处都有每个孩子幸福的身影。这些校园节日,成为巨一学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成为巨一全体教师“守护童心”的见证。

中国梦,教育梦,巨一梦。学校教育是师生寻梦、筑梦的场所。在巨一,伴随着童心教育的开展,我们的学生越来越童真,家长越来越认可,教师越来越自信,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巨一人“守护童心”的信心和勇气。“守护童心”,让我们的教育更丰满,巨一人将在“守护童心”的寻梦、筑梦中,不懈前行!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 版权所有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协力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