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教育 > 乒乓项目 > 正文
巨一乒乓人
发布日期:2018-03-09    发布人:
(一)巨一乒乓第一人——纪大成   1954年,纪大成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巨一小学任教体育。从小喜爱乓乓运动他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纪老师默默研究乒乓运动的技巧,建立起小小乒乓运动队,边教学边琢磨,边学习边研究。从早到晚,从无到有,从一次次失败中爬起、摸索着前进,虽说那时的条件极为艰苦,教练不仅没有任何贴补,还需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好训练的环境。乒乓球坏了自己修补,乒乓板短缺便让孩子轮换着使用,正规的乒乓台只有一两张,就一个个教,一个个练……从早到晚,简易的乒乓房里总是星火点点。纪老师在训练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勤勉执教;纪老师在生活上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常常省下一个大饼、一个馒头给家境艰苦的学生吃。纪老师为了乒乓球事业,他舍弃了自己的爱好,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放弃休息日,驻扎在学校,把全部的爱和经历投入到了乒乓球事业中。巨一小学也由最初的乒乓成绩在区内垫底,经过一次次攀登,一次次努力,在6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冠军的蝉联、周总理的接见等,极大地鼓舞巨一的师生与教练员。于是,学校的乒乓训练热情更加高涨,学校进行了“选苗、育苗”的研究,拟定计划,落实目标,开展训练。   纪大成,作为巨一乒乓启蒙运动的第一人,凭借一股子拼劲,秉着执着与追求的精神,在短短的十五年间为巨一小学的乒乓辉煌历史立下了汗马功劳。纪老师对乒乓运动从娃娃抓起的做法曾被体育界推广,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当年纪老师的学生,曾荣获“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黄锡萍回忆道:我很感激纪老师为我的乒乓球事业打下的扎实基础。那时,学校条件相当艰苦,一张乒乓桌要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训练,纪老师就像不知疲倦的发条从早到晚指导学生训练。他对学生要求很高,也很严格,所以当时的同学都很敬重他,也有点怕他。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都不能忘却。记得我六年级那会,有一次在电视里看见欧洲运动员打乒乓球是横板握拍,我很好奇,也很想试试。因为这种好奇与冲动我违反了学校纪律,在夜晚偷偷溜进学校的乒乓房,背着纪老师自己试着用横拍打球。由于纪老师的教法是主张直板握拍,我想我如果让纪老师发现那就一定会严厉批评的。于是,我每天总在九点以后,最后一批同学打完球走后,偷偷去尝试横拍打球的。过了好一阵子后一个晚上,纪老师突然出现在我的身旁,当时我吓得双脚发抖,想不到纪老师微笑而慈祥地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说:“不错,就按照这种打法打下去!”顿时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田。从那以后,纪老师经常陪着我练习横板打球,也为我的乒乓成长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代具有横板握拍打法的运动员。后来我才知道,当我第一次溜进学校乒乓房时,纪老师就在窗外默默观察我的打法,也在一旁认真研究着。几十天的观察让他渐渐喜欢上我这个敢于尝试、不服输的小将,他的鼓励与信任成就了我一辈子的事业。真的,我非常感谢纪老师。 (二)巨一乒乓名师——柯元炘   1964年,柯元炘老师调入巨一小学,从此他与乒乓球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从没有过寒暑假,连过年也要训练到大年三十,初一又走进乒乓房,柯老师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小小的银球作伴,他执著地将自己满腔热忱和爱心倾注在学生身上,灌注在乒乓球启蒙教育事业之中。他用自己的艰辛,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圆了乒乓小将的冠军梦,一层又一层地垒起了国手们为国争光的基台。   柯老师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教师”、“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园丁”、“(原)卢湾区教育功臣”……虽然无数鲜花、无数殊荣走进了柯老师,但是在荣誉面前,他始终淡然,他仍然默默无闻地恪守着自己座右铭:“一切成功全靠一股不屈服的信心支持,只要脚踏实地艰苦磨练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002年5月,学校成立了柯元炘工作室,该工作室成为乒校教练们交流、探讨乒乓球启蒙教学的平台,是上海市、全国乃至世界乒乓同行们活动的沃土。工作室在乒乓球启蒙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目标引领、经验提升、研究创新、传帮带教、传经送宝等途径悉心传授经验,无私的教诲,让青年教练员们收益良多,进步显著。   一双慧眼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乒乓后备人才。在众多徒弟中,何智丽就是柯老师一眼选中优秀乒乓小幼苗。1972年,长乐路第二小学并入具有乒乓球特色传统的巨鹿路第一小学。柯老师选中了“灵敏、活跃,爆发力好”的何智丽,并加以重点培养。师徒两人身上都具备了认真、刻苦、勤奋的品质。那两年,每天早晚在乒乓房里一定会看见师徒两人练球的身影。从小不服输的何智丽也不辜负老师的精心培养,进步神速,表现为两年上一个新台阶。第一个两年,何智丽进了少体校;第二个两年,进了上海队;到了第三个两年,她已到了国家队。她常常说,柯老师是自己乒乓之路的奠基人,自己到现在还有这么好的球技、球感,与柯老师当年的精心培育、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 (三)巨一乒乓骄傲——冠军群像   近六十年来,学校的乒乓球活动持之以恒,人才辈出,曾经被称为乒乓球冠军的摇篮。黄锡萍、陆元盛、何智丽、井浚泓、唐薇依、冯喆、仇晨燕等10余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都是从巨一这一乒乓摇篮中走出来的。巨一小学为中国乒乓培养了13位国手,120多位省、市级运动员,在全国和上海市的小学生比赛中,获得过百余座奖杯。新世纪的巨一小学还培养输送了“知识+技能”型的乒乓球运动员,这些选手曾经连续两届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桂冠。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委、体委、教委等都对巨一小学的乒乓运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原世界乒协主席徐寅生还为学校亲笔题词;社会名人、各界领导都以不同方式表达祝愿与支持;美国、日本、新加坡、智利等国的代表团频频来访参观;东南亚地区国家的青少年乒乓球代表团来校交流,可谓“银球闪光彩,客自远方来”。学校也成为了一所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   陆元盛:1973年,随同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欧洲,以旋转多变的削球,先后挫败了世界乒乓球单打冠军本格森和瑞典名将约翰森,轰动了欧洲乒坛。外国一些记者惊呼:欧洲选手“遇到了中国长城而找不到入口”。   黄锡萍:1974年11月,在第18届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发挥正反两面拉弧圈的威力,一举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何智丽: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1984、1986、1988年连续三届获亚洲女子单打乒乓球冠军。1987—1989年为世界乒乓球女子选手世界“排位第一”。   如今的巨一,早已旧貌换新颜。优秀的乒乓球启蒙教练员队伍、一流的乒乓球训练设施以及辉煌的成绩,使巨一成为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乒乓特色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巨一小学业已形成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学校精神文化。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黄浦区巨鹿路第一小学 版权所有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协力制作